這一篇也算熱騰騰的遊記....畢竟是上周末才剛去的....

如果要根據電腦內的資料夾日期來排序...這一篇說不定得在一年後才會出現吧!!

 

About 菁寮

台南後壁的菁寮無米樂社區,因為公視的「無米樂」節目播出而聲名大噪。

無米樂紀錄台灣一群農民的故事,其拍攝手法屬於貼近現實的紀錄片,

拍攝地點則位於台灣嘉南平原,素有「臺灣大穀倉」之稱的臺南縣後壁鄉~~~~

 

這是我第二次來到菁寮...去年曾趁著開會之便來此遊玩~~~

這一回是帶著老公再來一次...讓他體會一下遠離塵囂的農村風味~~~~

 

 

 

菁寮嫁妝街

 

第一家商店外頭提供了一些童玩給遊客體驗!!

  

這家店的內部是販賣古早味糖果餅乾還有"豆油"

  

裏頭的豆油分類眾多...配合各種食材來搭配....

  

每一種都有試吃品(記得調羹別重複使用就好~~~)

 

  

牆壁上也圖文並茂敘述了黑豆醬油的製作流程

 

   

店鋪的外表...很日式...如果穿上和服....應該相當有風味!!!

  

第2站:金德興漢藥鋪

後壁菁寮老街上的「阮家店舖型古厝」金德興藥舖(阮家古厝)是台南特殊的古厝之一,

據專家鑑定勘查判斷,可能建於清乾隆高宗年間,至今有一、二百年的歷史。它曾二次遷徙,

經歷六代,換了三個家族,雖如此,其風華依舊,未曾被世人遺忘。

阮宅的歷史蠻傳奇,它原先座落嘉義縣鹿草鄉頂潭村,是某林家望族的祖厝,傳了三代,因家道中落,

賣予後壁許遷,許遷運用拆遷技術,

將宅第搬遷至現址。後來許家亦式微,轉賣與阮家,目前古宅的主人為阮齊(資料引自菁寮老街)。

 

     

在金德興旁邊就是"稻稻來"(台語:慢慢來之意)

一開始我還以為它叫"來稻稻"~~~

這裡是農村閒置宅院打造而成的....讓農村媽媽們將莊稼菜餚精緻化...

讓遊客體驗農村慢活之樂~~~

  

裏頭的陳設讓我想起以前曾祖父住的老家的模樣~~~~

  

這個老茶室...不是那種帶點特種色彩的...而是提供來往商旅喝茶休憩之處....

旁邊養了兩隻靈巧的鸚鵡...

 

茶室側面...

   

荷蘭井

  

這一口荷蘭井...據說是荷西時代開鑿的...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囉!!

     

荷蘭井湧泉民宿

這是個開放的空間....不需要門票就能入內參觀~~~

 

  這是三合院裡的人力輕便車,讓遊客體驗用竹竿推動輕便車的舊時光。

 

 

這裡是童養媳洗衣服的地方...也是交換八卦和小道消息的地方

  

藤編的搖籃...很有古早味~~~

 

這裡是餐廳....賣的是菁寮當地出名的"割稻飯"

割稻飯」的由來,從前種完稻子,最期待的就是割稻收成的時刻!

所以割道對農民而言,是非常隆重的一件大事。尤其是在過去那個靠天吃飯,

但是機械又不發達的年代,割稻這種大事就必須仰賴人工。
其實這些來幫忙割稻的人,除了專門的割稻工人外,其他都是鄰居與親友來幫忙,

這些人都沒有收工資,加上割稻是很辛苦的一件事,所以為了慰勞割稻人員的辛勞,農家總會準備簡單飯菜讓大家填填肚子。 

由於割稻的工作很粗重,所以割稻時一天吃要5餐,有點心與正餐,農家主人在用餐時間或者休息時間,

就會挑著裝有白飯及花生、麵筋、醃瓜、白斬雞等豐盛食物的擔子,擔到農田讓工作人員吃,用以謝謝這些來幫忙的人。

  

再往村子裡走去...這一棟是解說人員口中保存相當完整的三合院建築

      

開車離開途中....被美麗的教堂吸引而停留....

這裡是菁寮天主堂

普立茲獎得主-佛萊德.波姆(Gottfried Bohm)設計的天主堂,偷偷藏在台南市後壁區。

菁寮天主堂在1966年興建,時值戰後,日本建築師都離開了,而台灣本土建築師才開始培養,

來台傳教的傳教士找不到建築設計師,只好請國外的教會幫忙,讓國外設計師將草圖畫好,

再找本地工匠按圖施工,Bohm就是這樣完成了他第一件的海外作品。雖然現在的菁寮天主堂老舊了,

但在當時可是全庄的明星,與當地田野風光結合成饒富趣味的一景。 (資料來源:台南市觀光局)

 

教堂前一幅簡單的地圖...內部參觀是無法拍照的~~

 

這一位是韋方濟神父...正在寫春聯贈送給有緣人~~

他流利的台語讓人印象深刻...因為知道神父來自法國,

我們特別將當初在巴黎學的幾句法語拿來跟他交談~~~

 

帶著法式風味的教堂...當然要多拍幾張留念囉~~~

      

 

下一站:土溝村~~~

arrow
arrow

    熊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